《簡帛》|張飛:説清華捌《治邦之道》中的“□”字
説清華捌《治邦之道》中的
“
張飛
(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)
摘 要:清華捌《治邦之道》中有一個
關鍵詞:清華捌 治邦之道 澗 顯位
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(捌)•治邦之道》簡文圍繞如何治國安邦展開,共有27支簡。在第19支簡中有以下一段内容:
雖△位豐禄,吾豈愛囗,如無能於一官,則亦毋弼焉。
△所代表的字,原文作如下之形:
(下文必要時會用△代替)
整理者將其隸爲
整理者:
疑讀爲“踐”。《禮記•曲禮上》“修身踐言”,鄭注:“踐,履也,言履而行之。”“踐位”一詞,古書多見,如《文子•自然》:“聖人踐位者,非以逸樂其身也。
網友易泉:
“踐位豐禄”之“踐”,右部所从似可看作《陳公治兵》簡11“行列不成卒”(“列”從單育辰釋。單育辰:《占畢隨録之十六》,簡帛網2013年1月9日)之“列”的左部(左部中間的橫筆,似與戈之橫筆共用筆畫)。疑是“列”。列位、豐禄並列,可知“列位”指較高的位階。“列位”見於《商君書•錯法》:“不榮則不急;列位不顯,則民不事爵。”《新語•資質》:“卿士列位,布陳宫堂”。
網友心包:
當釋爲從隹從米,見於金文(參周忠兵先生《遹簋銘文中的“爵”字補釋》一文,載《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紀念文集》,下列圖片亦取自該文)及《越公其事》簡55下面之字(《越公其事》中該字,已經有學者指出讀爲“爵”,“越公其事”初讀,192樓“zzusdy”及193樓筆者引章水根先生文),直接讀爲“爵”,“爵位豐禄”,文從字順。
筆者認爲該字當釋爲“澗”,可分析爲从“阜”、从“米”,隸作“
整理者將該字釋爲“踐”,“踐位”是“登基;即位”的意思,簡文中“位”與“豐禄”對舉,但“踐位”是“動賓”結構,與“豐禄”的“偏正”結構並不相同。“”應與“豐”一樣是形容詞,用來修飾“位”。
網友易泉也注意到了這一點,將該字釋爲“列”,認爲“列位”“豐禄”並列,“列位”指“較高的位階”,其實“列位”就是“爵位”,“列”也没有“較高”的意思。此外,易泉認爲該字右旁所从爲“列”,引單育辰先生釋《上博九•陳公治兵》簡11
網友心包認爲該字左旁所从爲“隹”,可商。△字左側所从實爲“阜”,類似的寫法在楚簡中有很多,如:
陽:
陸:
降:
反觀“隹”旁卻沒有省寫如此的,同篇“唯”字也寫作
本篇簡17有一字作
戰國文字中“澗”字作:
羽:
賽:
琴:
楚:
戰國燕文字中有一字作
此外,戰國文字中“水”旁與“米”旁多相訛混:
涕:
洀:
康:
傳抄古文中也不乏“水”旁訛爲“米”旁的寫法,如:“淫”字作
因而,
可能有的學者會認爲這裏用“
“顯”有“顯貴,顯赫”之義。《孟子•離婁下》:“問其與飲食者,盡富貴也,而未嘗有顯者來。”朱熹集注:“顯者,富貴人也。”《商君書•錯法》:“明王之所貴惟爵其實,爵其實。而榮顯之。不榮,則民不急。列位不顯,則民不事爵。”《戰國策•齊策四》:“千金,重幣也;百乘,顯使也。”《論衡•自紀》:“世能知善,雖賤猶顯。”“位”是“爵位、職位”的意思。“顯位”猶言“高位”。“顯位”一詞古書習見:
《史記•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名山顯位,望君之來。君乎君乎,侯不邁哉!”
《新序•節士》:“雖有鐵鉞湯鑊之誅而不懼也,尊官顯位而不榮也。”
《漢書•儒林傳》:“嚴然總《五經》之眇論,立師傅之顯位。”
《論衡•效力》:“大智之重,遭小才之將,無左右砂石之助,雖在顯位,將不能持,則有大石崩墜之難也。”
《南史•張種傳》:“種仁恕寡欲,雖歷顯位,家產屢空。”
《北史•祖珽傳》:“内外親戚,皆得顯位。”
傳世古書中還有“顯列”一詞,也指“高位”,如:
《史記•太史公自序》:“昭侯顯列,申子庸之。”
《漢書•趙充國傳》:“臣得蒙天子厚恩,父子俱爲顯列。”
“顯”修飾“位”,“豐”形容“禄”,“顯位”與“豐禄”結構相同,“顯位豐禄”就如同“高官厚禄”,指顯赫的爵位、豐厚的俸禄。古書中也不乏這樣的表述:
《墨子•尚賢》:“雖在於厚禄尊位之臣。”
《商君書•靳令》:“貴齊殊使,百都之尊爵厚禄以自伐。”
《孔叢子•公儀》:“今徒以高官厚禄,釣餌君子,無信用之意。”
《史記•日者列傳》:“尊官厚禄,世之所高也,賢才處之。”
《論衡•答佞》:“賢者行道,得尊官厚禄。”
政德之晦明,不及高位厚食,以居不還。
食,整理者釋爲“俸禄,《周禮•醫師》‘歲終則稽其,以制其食’,鄭注:‘食,禄也。’”
“豐”與“厚”都有“盛”“大”之意,“豐”“厚”也常連言。如:《左傳》僖公二十四年:“宋,先代之後也,于周爲客。天子有事,膰焉;有喪,拜焉。豐厚可也。”
“顯位豐禄”正是“高位厚食”。
將“顯位豐禄”帶到簡文中也是文從字順的。簡文“雖
故古者聖王之爲政,列德而尚賢,雖在農與工肆之人,有能則舉之,高予之爵,重予之禄,任之以事,斷予之令,曰:“爵位不高則民弗敬,蓄禄不厚則民不信,政令不斷則民不畏。”舉三者授之賢者,非爲賢賜也,欲其事之成。故當是時,以德就列,以官服事,以勞殿賞,量功而分禄。故官無常貴,而民無終賤,有能則舉之,無能則下之,舉公義,辟私怨,此若言之謂也。……故當是時,雖在於厚禄尊位之臣,莫不敬懼而施,雖在農與工肆之人,莫不競勸而尚意。”
其中的“爵位不高”“蓄禄不厚”“厚禄尊位”正與簡文的“顯位豐禄”相關。“舉三者(按:即‘高爵’‘厚禄’‘斷令’)授之賢者,非爲賢賜也,欲其事之成。”將“高爵”“厚禄”“斷令”這三者授予賢人,並不是爲了賞賜賢人,而是想讓他們把國家的事情辦好。反之,如果不能把國家的事情辦好,没有那個能力,就不要授予他上述三者,也就是簡文中所説的“如無能於一官,則亦毋弼焉。”國家可以“官無常貴,而民無終賤”,主要還是因爲施政者採取了“有能則舉之,無能則下之”的“尚賢”措施。
以上就是筆者關於《清華捌•治邦之道》引書簡稱表
貨系:《中國歷代貨幣大系(一)先秦貨幣》
上博六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六)》上博四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四)》九店墓:《江陵九店東周墓》附記:小文寫作後,蒙楊澤生老師、徐在國老師、程燕老師、劉剛老師、李鵬輝老師、王磊博士審閱,劉剛老師及王磊博士爲小文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很好的建議,在此向諸位老師和博士表示感謝!文中錯誤由本人承擔。
補記:程浩先生傾向將“
本文原載《簡帛》第23輯,引述請據原文。
編輯|張雅昕
審核|魯家亮